中醫怎麼看發展遲緩這件事的?中西醫合療的5大優點與您分享

發展遲緩中醫文獻記載中,屬於「胎弱」、「五遲」、「五軟」、「五硬」之範疇。本篇文章將為您簡單說明中醫的五臟理論,並帶您了解中醫是怎麼看待發展遲緩這件事的。在治療上,在中醫的6大治療方法上,與西醫治療搭配後,中西醫合療又可以達到哪5大優點呢?

中醫療法的基礎:中醫五臟理論是什麼?五臟分別有什麼作用呢?

中醫的五臟理論與五行理論相關聯,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分別對應著人體的五臟:肝、心、脾、肺、腎。中醫的五臟理論闡述人體的肝、心、脾、肺、腎五臟,除了器官本身的組織外(即現代西醫學所說的肝臟, 心臟, 脾臟, 肺臟, 腎臟),也包含著五臟特定的生理功能、精神活動和疾病表現

五個臟器在生理功能上互相協調,維持著身體的平衡和健康;反之,生病時,五個臟器也會互相影響。以下將簡單說明五臟分別有什麼作用及與生理上的那些功能息息相關。

作用與人體生理功能關聯性
肝臟肝主疏泄
肝主筋
四肢張力、癲癇、情緒、行為、神經系統、婦科疾病
心臟心主神明認知、思考、統合、智力、語言、睡眠
脾臟脾主運化
脾主肌肉口唇
消化、營養吸收、口水、吞嚥、排便、四肢肌力
肺臟肺主氣
肺主皮毛
呼吸道、皮膚、體力、抵抗力、免疫力
腎臟腎主水
腎主骨髓
生長、發育、泌尿、骨頭、水腫

中醫怎麼看發展遲緩這件事的?與發展遲緩有關的文獻紀載有哪些?

發展遲緩中醫病名

在古代,雖無「發展遲緩」一說,但若詳細翻閱中醫兒科相關典籍,可以發現與「胎弱」、「五遲」、「五軟」、「五硬」等病名較為接近。

胎弱

「胎弱」比較從「病因」的角度去敘述「發展遲緩」這件事,並認為主要與遺傳相關。如《張氏醫通・嬰兒門》中提及:「皆胎弱也,良由父母精血不足,腎氣虛弱,不能榮養而然。」

五遲

「五遲」指的是立遲、行遲、髮遲、齒遲及語遲,是從「發展落後的情形」去描述「發展遲緩」。如《證治準繩・幼科・肺臟部・腎臟部・行遲》中提及:「張氏云:凡兒生至周歲三百六十日,膝骨成乃能行。近世小兒多因父母氣血不足,故令胎氣不強,骨氣軟弱,筋脈無力,不能行步。」此段文獻提及孩童至一歲時通常應該會開始可以行走,與我們現代認為兒童應該會開始走路的時間差不多。

五軟、五硬

「五軟」、「五硬」則是從「臨床表現」之角度去描述「發展遲緩」的特點,並與動作發展相關的疾病會出現的症狀關聯性較大。「五軟」包含頭項軟、口軟、手軟、足軟、肌肉軟;「五硬」則為手硬、腳硬、腰硬、肉硬及頸硬

如《古今醫統・幼幼匯集・五軟五硬》中提及:「五軟證名曰胎怯,良由父精不足,母血氣衰而得。有因母血氣弱而孕者;有受胎而母為多疾者;或其父母的貪色,體氣虛弱;或年紀已邁而復見子;有日月不足而生者;或服墜胎之劑不去而竟成胎者,耗傷真氣。及其降生之後,精氣不充,筋骨痿弱,肌肉虛瘦,神色昏慢致使頭、項、手、足、身體軟弱,名為五軟。」此段文獻羅列了許多可能導致五軟的病因,幾乎皆與現代醫學認為造成發展遲緩的原因不謀而合。

總的來說,中醫認為造成發展遲緩的原因,與「先天肝腎不足」「後天脾胃失調」兩大因素有關。先天上,由於父母精血不足,腎氣虛弱,導致胎氣不強,血氣不充,不能榮養;後天上,則由於中州脾胃之氣不足,陽氣不能營於四肢所致。在治療上,可透過「補養腎氣」、「補益脾胃」、「補腎養心」、「抑木扶土」、「祛風順氣」等方式來改善。

延伸閱讀:發展遲緩大解密!身為家長應該要知道關於發展遲緩的5大問題

發展遲緩看中醫有幫助嗎?中醫6大治療方法有哪些?

臨床上,中醫在治療兒童時,常使用到的治療方法包含:口服中藥、傳統針灸、雷射針灸、小兒推拿、穴位敷貼、中藥藥浴等6大治療方法。中醫師會視情況使用其中一種或併用數種治療方法,許多臨床研究與案例報告顯示,中醫療法對於發展遲緩孩童的認知、生理(粗/細動作)、語言、心理社會(社交/行為/情緒)、生活自理技能發展等方面多可獲得改善。

許有志醫師結合中西醫知識與臨床治療經驗,針對發展遲緩兒童獨創設計「發展遲緩中醫HATCH療法」(中醫全方位孵化療育計畫),透過口服中藥、傳統針灸、雷射針灸、小兒推拿、穴位敷貼、中藥藥浴等6大治療方法,提供發展遲緩兒童全方位中醫療育與照護,為每位孩童找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法。

延伸閱讀:發展遲緩中醫HATCH療法 (中醫全方位孵化療育計畫):6大治療、3大評估,給慢飛兒無限大的可能

數字會說話!中西醫合療的5大優點報你知

中西醫合療之優點

近年來,許多實證研究與臨床經驗發現,發展遲緩孩童比起單純西醫治療,若同時合併中醫療法,在發展上都能看到更明顯的進步。因此,中西醫合療漸漸的也越來越被重視。而中醫療法還有什麼樣的特點呢?

以下將以一篇1995~2011年「腦性麻痺」孩童之健保資料庫分析論文以及許有志醫師治療經驗為例,與各位分享統計結果。

對中醫治療接受度高

由於雷統計數據顯示,在近7000名有接受中醫治療的腦性麻痺兒童中,有76.2%的孩童一年至中醫門診就診次數超過20次,相當於平均每個月都會接受中醫治療1~2次,可見孩童及家長普遍認同中醫療法

同時治療其「共病」

針對全台灣中醫師開立給腦性麻痺孩童的前十大單方與複方做統計,結果發現單方與複方前十名中,用於治療便秘、腸胃道症狀及呼吸道症狀的用藥佔了一半以上,其餘才是主要較針對腦性麻痺本身治療的用藥。由此可知,中醫療法普遍除了疾病本身外,也會針對孩童所出現的相關「共病」一起治療,減少孩童整體的不適,提升生活品質

減少醫療花費

另外,統計結果也發現,有同時接受中醫治療的腦性麻痺孩童,在急診與住院的醫療花費上,顯著的比僅接受西醫治療的孩童來得低

減少感染與住院次數

許有志醫師曾與一間收置中重度多重障礙孩童的照護機構合作,透過每周一次的巡診及中醫治療,機構護理師與孩童家屬都有發現,大部分的孩童,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中醫治療後,都可以顯著的幫助孩童減少感染與住院次數,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

減少藥物使用劑量與藥物副作用

此外,我們也發現,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中醫治療後,除了可以幫助孩童減少感染與住院次數外,還可以讓他們減低西藥用量(如:軟便劑, 浣腸劑, 腸胃藥)及協助改善如心智科用藥、肌肉鬆弛劑等藥物產生的副作用

延伸閱讀:發展遲緩大解密!身為家長應該要知道關於發展遲緩的5大問題

延伸閱讀:發展遲緩中醫HATCH療法 (中醫全方位孵化療育計畫):6大治療、3大評估,給慢飛兒無限大的可能

延伸閱讀:關於發展遲緩中醫HATCH療法 (中醫全方位孵化療育計畫),您可能會問的15大問題

更多關於兒童發展遲緩中醫治療相關問題,歡迎至 許有志醫師門診 就診諮詢。

分享給需要的朋友
許有志醫師
許有志醫師

「慢飛兒的扁鵲醫生 ─ 許有志中醫師」專長於治療兒童發展遲緩、神經科與心智科疾病。許有志醫師針對發展遲緩兒童獨創設計「發展遲緩中醫HATCH療法」(中醫全方位孵化療育計畫),透過口服中藥、傳統針灸、雷射針灸、小兒推拿、穴位敷貼、中藥藥浴六大中醫治療方法,提供發展遲緩兒童全方位中醫療育與照護。

文章: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