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遲緩大解密!身為家長應該要知道關於發展遲緩的5大問題

本篇文章將與您說明發展遲緩的定義與導致發展遲緩的原因為何,以及如何透過「兒童生長發育里程碑」及「兒童健康手冊」,及早發現孩童是否有發展遲緩之情形。也會與您說明當懷疑孩童有發展遲緩,該前往哪科就診、評估與診斷的流程及常見治療的方式。

什麼是發展遲緩?

「發展遲緩(Developmental Delay)」的定義是指兒童在6歲以前,因為生理、心理、社會環境等因素,導致在「五大發展面向」上 (認知發展, 生理發展, 語言發展, 心理社會, 生活自理技能發展),較同年齡的兒童發展來得緩慢。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發展遲緩的發生率約為6~8%衛生福利部統計處統計顯示,2023年度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通報數共34,781人,其中包含男性23,823人(占68.5%),女性1,0958人(占31.5%)。若以年齡區分,則以2到3歲的孩童所占比例最高。

發展遲緩的原因為何?為什麼小孩會發展遲緩呢?

兒童雷射針灸的適應症非常多,一般可以透過傳統針灸治療的疾病,大多都可以用雷射針灸治療喔!然而,在選擇使用雷射針灸治療時,也有2大禁忌需考慮:

發展遲緩會遺傳嗎?

造成發展遲緩的「產前」因素包含:母親營養物質缺乏、子宮內感染、環境致畸胎物接觸(如:特定藥物, 放射線, 菸/酒)、先天性疾病、基因及染色體變異等…,先天性疾病、基因和染色體變異多會造成全身性的影響,這些原因可能直接或間接導致孩童出現發展遲緩之情形。

早產會導致發展遲緩嗎?

造成發展遲緩的「產中」因素包含:早產、難產(出生過程缺氧, 窒息或產傷)等…,早產與難產可能會導致新生兒出現腦室內出血、周腦室白質軟化症、缺氧缺血性腦病變等情形,影響腦部以及中樞神經的發育,進而導致特定或全面性的發展遲緩。

發展遲緩與疫情有關嗎?

造成發展遲緩的「產後」因素包含:腦部感染(腦炎, 腦膜炎)、頭部損傷(外傷, 出血)、缺氧(窒息, 溺水)、其他心理/社會/環境因素(如:疏忽, 虐待, 缺乏環境刺激)等…,並以環境因素影響最廣泛。生長環境缺乏適當的刺激,或者因照顧者繁忙而忽略照顧,也都可能成為導致發展遲緩的原因。

此外,這幾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防疫需求需要長時間戴著口罩,孩童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缺少看著大人嘴型模仿學習的環境,以及因為疫情因素導致一些孩童無法接受早療或是中斷,因此也發現在疫情期間語言發展遲緩的孩童比例有增加的趨勢,這些可能都是跟缺乏環境的語言刺激相關。

發展遲緩有哪些?認識發展遲緩的6大類型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最新修訂的「兒童發展評估綜合報告書」,發展遲緩可分為以下6大類型:

  1. 知覺動作發展遲緩:包含粗大動作、精細動作、感覺統合失調、動作靈巧與協調度異常等…
  2. 語言發展遲緩:包含說話異常、語言理解、語言表達、混合性語言等…
  3. 認知發展遲緩:包含認知全面遲緩、內部能力表現不一致等…
  4. 社會情緒發展遲緩:包含情緒表現、環境適應、人際互動等…
  5. 感官功能發展遲緩:包含聽力障礙、視力障礙
  6. 其他發展遲緩:包含吞嚥功能、日常生活功能、視知覺、聽知覺、注意/執行功能、過動/衝動等…

發展遲緩的範疇

發展遲緩的範疇非常廣泛,涉及以上6大類型發展遲緩之相關疾病與診斷,都屬於發展遲緩的範疇,如:智能障礙、肢體障礙、協調障礙、語言障礙(表達, 理解, 語暢, 構音)、情緒及行為障礙(焦慮, 人際關係困難, 對立反抗)、先天遺傳性疾病、基因染色體異常、飲食障礙(餵食障礙, 厭食, 異食)等…。

常見的相關疾病,包含腦性麻痺、自閉症類群障礙、亞斯伯格症、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選擇性緘默症等…,也都屬於發展遲緩的範疇。

怎樣算發展遲緩?發展遲緩如何評估與診斷呢?

在了解發展遲緩的定義後,我們要如何知道孩童有沒有發展遲緩,以及當懷疑孩童有疑似發展落後的狀況,該到什麼科就診?就診的流程又是如何呢?

透過兒童生長發育里程碑,了解發展遲緩的特徵是什麼

「兒童生長發育里程碑」是指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的特定時間點或特定年齡段,他們應該達到的發展里程碑或重要的發育標誌。以下為2歲前各時間點通常會出現的里程碑:

發展里程碑
出生後
3個月
抬頭、雙手張開、頭轉向發出聲音的方向
出生後
6個月
翻身、開始可以坐穩、抓握物品、眼神對視、長出乳牙
出生後
9個月
坐穩、爬行、開始出現拇指食指抓握、發出單音(ㄅㄚ、ㄇㄚ)
出生後
1年
站立、扶著走幾步、揮手再見、理解簡單指令、第一個單字(爸爸媽媽)
出生後
1年半
穩定行走、扶著上下樓梯、打開瓶蓋、疊積木、10個單字內(疊字為主)、維持眼神對視接觸
出生後
2年
單腳站立、50個單字、短句(如:媽媽抱抱, 肚子餓餓)

除兒童生長發育里程碑外,每個孩童在出生後都會有一本專屬的「兒童健康手冊」,手冊內提供各個年齡層階段常見的問題、需注意的事項以及簡易的「發展評估項目表」

兒童健康手冊發展評估項目表

發展遲緩的評估與診斷流程:早期發現、早期診斷

早期發現

孩童出生後,除了依照醫師建議的時間定期回診追蹤外,當您發現您的孩童在該年齡的「兒童生長發育里程碑」項目有一半以上都沒辦法做到,或是在兒童健康手冊內的「發展評估項目表」紅字標註的項目有其中一項無法達到時,您的孩童可能出現疑似發展遲緩之情形,建議應即早就診評估

早期診斷

若您的孩童年紀在一歲以下,則建議至新生兒科就診;一歲以上,則可至兒童神經科、兒童復健科或是兒童發展行為科就診。醫師會先進行病史的詢問以及臨床上的身體理學檢查,並根據孩童的狀況,可能會安排腦部超音波、腦波、抽血檢驗、核磁共振、基因檢測等檢查,並視情況搭配藥物治療及安排聯合評估

聯合評估則會由各領域醫事人員對孩童進行臨床觀察、臨床晤談或是使用客觀化標準化量表,針對六大發展面向進行評估。當確認孩童與同年紀的孩童相比,在其中一個或一個發展面向上落後20%以上或是大於等於兩個標準差的落後時,則診斷為發展遲緩

發展遲緩會好嗎?發展遲緩如何治療?

發展遲緩孩童透過積極的療癒與復健,多數是可以獲得改善與進步的。越來越多研究與臨床治療經驗證實了「早期治療」的重要性,發展遲緩孩童若越早開始接受療育,進步的幅度通常也越明顯

除了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外,6歲以前是孩童腦部正在快速發展成熟的時期,因此把握6歲以前黃金治療期積極治療,激發孩童的發展潛能也是非常重要的。

發展遲緩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根據每位發展遲緩孩童狀況的不同,所適合的治療方式也不盡相同,對多數孩童而言,常見的治療方式包含:

  • 定期/密集觀察追蹤、檢查
  • 復健治療:包含物理治療、語言治療、職能治療、心理治療、行為治療等…
  • 藥物治療
  • 其他治療:飲食治療、音樂治療、藝術治療、動物治療(如:馬術治療)、沙遊治療等…
  • 中醫療法發展遲緩中醫HATCH療法 (中醫全方位孵化療育計畫)

您知道嗎?中醫療法也可以提供發展遲緩孩童很大的幫忙喔!許有志醫師結合中西醫知識與臨床治療經驗,針對發展遲緩兒童獨創設計「發展遲緩中醫HATCH療法」(中醫全方位孵化療育計畫),透過口服中藥、傳統針灸、雷射針灸、小兒推拿、穴位敷貼、中藥藥浴等6大治療方法,提供發展遲緩兒童全方位中醫療育與照護,為每位孩童找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法。

發展遲緩診斷評估流程圖

總結

每年台灣在10~15萬名新生兒中,其中就有接近1萬名孩童可能存在著發展遲緩的問題。然而,由於多數是屬於輕度或中度發展遲緩,這些孩童往往誤以為只是「大隻雞慢啼」,只是發展得比較慢而已,常常容易被忽略。因此,實際上來到醫院接受治療的孩童不到一半,仍有許多發展遲緩的孩童尚未被發現,非常值得我們去關注。

當您發現您的孩童疑似有發展遲緩的情形時,建議應及早就醫諮詢。若您的孩童被診斷為發展遲緩後,也請不要灰心,除了接受早期療育外,建議也可一併搭配中醫治療多管齊下,把握6歲以前黃金治療期積極治療,提高療效。

延伸閱讀:中醫怎麼看發展遲緩這件事的?中西醫合療的5大優點與您分享

延伸閱讀:發展遲緩中醫HATCH療法 (中醫全方位孵化療育計畫):6大治療、3大評估,給慢飛兒無限大的可能

延伸閱讀:關於發展遲緩中醫HATCH療法 (中醫全方位孵化療育計畫),您可能會問的15大問題

更多關於兒童發展遲緩中醫治療相關問題,歡迎至 許有志醫師門診 就診諮詢。

分享給需要的朋友
許有志醫師
許有志醫師

「慢飛兒的扁鵲醫生 ─ 許有志中醫師」專長於治療兒童發展遲緩、神經科與心智科疾病。許有志醫師針對發展遲緩兒童獨創設計「發展遲緩中醫HATCH療法」(中醫全方位孵化療育計畫),透過口服中藥、傳統針灸、雷射針灸、小兒推拿、穴位敷貼、中藥藥浴六大中醫治療方法,提供發展遲緩兒童全方位中醫療育與照護。

文章: 9